截至目前,我县累计建成全市首个农业文化遗产院士专家工作站和5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引进各类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365名;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1人、浙江工匠4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50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04人;实施“西餐师傅”系列特色人才培育提升工程,打造世界红酒中心和职技校两大特色人才培训基地;出台教育人才“112”计划、卫生人才“123”计划等实施意见,在全市首次成体系制订含金量最高的教育卫生领域人才政策。2019年,青田县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全省市县党政领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的市县,参加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上台领奖。 外地播下“研发种子”,本地收获“实业成果”。前不久,青田、平湖两地签订了山海协作“人才飞地”合作协议,为青田产业改造提升提供“最强大脑”。 “人才飞地”是我县今年搭建的引才聚才综合平台之一。8月28日,全省首个山海协作联合海外孵化器——平湖·青田联合海外孵化器在奥地利维也纳州揭牌。8月3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建成我县第2个海外孵化器。在此之前,我县已建成10个海外“人才驿站”,为招揽人才搭起桥梁纽带。 上半年,我县依托侨乡项目交易平台开设“人才超市”,设立人才项目、招才信息、人才资源供需项目等五大板块,涵盖包括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多行业、多领域的人才和项目。截至目前,已投放人才科技项目100多个。 此外天天游戏,我县努力建好、用好院校合作平台;继续抓好产业平台,推进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上半年,申报市“绿谷精英”7个、入围4个;指导起步股份参与修订国际标准,组织申报省级标准化项目1个;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申报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63名。 随着华侨回乡创业的热潮,红酒西餐行业日益成为投资兴业的热门。今年,青田深入实施“西餐师傅”系列特色人才培育提升工程,先后举办品酒师培训班3期、红酒营销人才培训班4期、咖啡师培训班1期,累计培训250人石雕知识,通过技能认证203人,着力培养一支红酒西餐行业技能人才队伍。 石雕人才培育方面,与中国美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谋划举办研究生模式的“大师班”;加大石雕文创产品研发,指导石雕文创项目——青礼落地;支持石雕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着力培养一支石雕产业高技能人才队伍。 生态经济人才培育方面,以“四个融合”为核心理念,于9月联合清华大学举办生态经济实务人才培训班,着力培养一支既掌握生态经济理论又善经营管理的生态经济实务人才队伍。 “农三师”培育方面,开展普及性培训3250人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79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61人次,重点抓好稻鱼、杨梅、油茶等产业人才培育,着力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在“三访三联”人才大走访活动中,县领导带队,乡镇、部门负责人协同走访企业230余家,走访各类人才160余名,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60条,协助解决问题45条,为下步做好人才工作打好基础。 今年7月,侨雁青年人才联盟成立,汇聚青田籍高校学子力量,努力让每一所高校都有青田人才工作者。此外,我县对在国内外工作生活学习的,具有一定职务、职称或高学历、高学位的青田籍人才进行摸底调查,形成《青田籍“新生代”人才名录》;制定《青田县人才需求目录》和《青田县人才政策摘录》,计划在第四届世界青田人大会上发布,同步开展海内外人才招引和人才政策宣传天天游戏。 为了营造更优的人才发展环境,我县实行科技特派员享受人才岗位津贴制度;出台科技、教育、石雕等行业发展扶持新政;在县城中心安排60套人才公寓,解决好人才关心关注的“关键小事”;改造提升首个创咖模式的实体化“人才之家”,打造首个以具体某一产业为主题的实体化“石雕人才之家”;出台《青田县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首次将985、211、“双一流”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纳入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范围。全年投入人才专项经费3600多万元,成立1亿元规模的华侨经济发展基金,通过大力表彰创新企业和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